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什么样的革新
永贞革新是什么样的革新?永贞革新是什么典故?刘禹锡与永贞革新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后延迟了,所以永贞改革在唐顺宗即位很多年以后才开始。
1、大胆改革,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
变法,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纵观中国上千来年的历史,通过改革以强国,是古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1、商鞅变法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结局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也称孝文汉化,指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3、王莽改革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
2、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伓,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独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常识。
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十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病死,李诵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
3、永贞革新是什么典故?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政,战事连年。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德宗。德宗是个性情急躁,刚愎自用的皇帝。即位不久,即听信谗言,免去名将郭子仪的一切职务,任用臭名昭著的卢杞为宰相,朝政更加昏暗。大臣陆贽为人正直,敢于谏诤,却遭免职、贬逐出京。德宗猜忌文武官员,却信用宦官。兴元元年(784),任用大宦官窦文埸、霍仙呜监左、右神策军,后又升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十五万禁军统率权归于宦官。
他令宦官当宫市使,手下有白望数百人,专到市场上抢劫民间货物,以供宫廷日用。各地节度使也以“进奉”迎合皇上的贪欲,名目为“内外方圆”、“用度羡余”,即将他们掠夺的额外财物送给皇帝十分之一二,每月或每日送来,称做“月进”或“日进”。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顺宗重用王伾、王叔文,二人均为顺宗做太子时的侍读,王拯善书,王叔文善棋。
4、永贞革新是什么样的革新?刘禹锡与永贞革新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后延迟了,所以永贞改革在唐顺宗即位很多年以后才开始。永贞改革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宦官专权,当时宦官是朝政的主要把持者,他们结党营私,共同针对那些不同意他们看法的人,其实唐代的宦官专权现象非常严重,从唐玄宗高力士开始宦官的势力一直在发展,到了唐德宗的晚年也就是唐顺宗的父亲,京城的精锐部队的掌控权都交给了宦官,可见宦官对于皇帝的制衡非常严重,皇帝不能容忍宦官所以采用改革。
5、永贞革新
在现代的教科书中,“永贞革新”通常被作为一件影响中国唐代甚至于中国古代的大事来看待。推行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二王八司马”普遍被描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向保守势力开战的革新派,并且他们在政治上的失败常常被认为是非常可惜的。而历史学家王芸生的见解就更加有趣了,他认为“永贞革新”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内部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二王是为了庶族地主的利益而反对豪族地主和宦官的利益。
“二王八司马”在政治上的作为真的算的上是一场革新吗?他们真的是代表了庶族地主的利益而去对抗拥有强大势力的豪族和宦官吗?“贞永革新”之所以被称为“革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理论的支持者们肯定了二王的两大政治表现“内抑宦官”和“外制方镇”。并认为这是一种革新。那么,我们就首先来看一下“内抑宦官”:王叔文和某些宦官之间确实存在很深的矛盾,这是无庸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