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猩红热是怎么一回事
猩红热不是动物猩猩的发热疾病,而是人类的一种发热出疹的传染病。什么是猩红热?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的病理是什么猩红热是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什么是猩红热病?猩红热病因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冬春交替之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
1、什么是猩红热?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210岁儿童最多见,冬春季节多发。有关专家提醒,应避免孩子在人流集中的地方逗留太久。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尔可经过被细菌污染的书籍、玩具、生活用具、饮料及食物而传播。潜伏期:2~5天。发病症状:发热,咽痛,起病1天内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并出现针尖大小的鲜红色皮疹,皮疹于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1~2天遍布全身达高峰,呈弥漫性密集红斑,尤以肘弯、腋窝、腹股沟处皮疹更密集,两颊及前额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特征性“环口苍白圈”。
2、猩红热易发于什么季节详谈症状与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会全身出现红疹的疾病,风吹麦浪时还会有高烧情况发生,这类疾病较容易发生于310岁的儿童身上,多发于冬春季节之间,不过都市之中随时都有发生可能,以下各位父母应该多多了解其相关知识。猩红热是什么病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简史简史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夏秋季节较少。多见于小儿,尤以37岁儿童居多,少数患儿于病后23周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当儿童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在群居生活中尤其注意猩红热具有传染性,因为细菌容易在这些环境里进行传播。猩红热病因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冬春交替之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
3、请问什么是猩红热,是什么引起这种病的,该怎么治疗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多。西医治疗(一)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二)一般护理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4、猩红热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2.咽峡炎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
3.皮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
5、猩红热的症状小儿得了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小儿得了猩红热有什么症状呢?在生活中,猩红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儿童,那么,你知道猩红热的症状有哪些吗?猩红热预防措施有哪些呢?猩红热治疗方法有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得了猩红热怎么办?孩子得了猩红热,最着急的是家长,而且猩红热传染性比较强,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护理呢?猩红热可以预防吗?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吧!猩红热的症状小儿猩红热常见病,是有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所有会传染。
这个病一年四季都有,冬天和春天交换季发病率最高。通常患病的为5~15岁的孩子。1、发热体温会在39℃,还会有头痛、中毒的症状。一般持续时间长。2、咽炎咽痛,咽部及扁桃体红肿,并覆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3、皮疹这是猩红热最明显的症状。皮疹有痒感,均匀的以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出现,一般在48小时内高峰,一开始在耳后、颈部、胸部出现,然后慢慢扩散开来、遍布全身,2~3后消退,但还是要密切留意,因为还有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6、什么是猩红热病?
猩红热不是动物猩猩的发热疾病,而是人类的一种发热出疹的传染病。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祖国医学书中称为烂喉痧病。其特征为发烧,咽峡发炎,全身皮肤出现鲜红色皮疹,恢复期皮肤成片状脱皮。此病在我国北方多发生在冬春两季,近30年来,全国各地均有散发及流行。猩红热患者及带菌者均为传染源,由带菌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由带菌的日用品及食物经口传染;也有少数病人是细菌由皮肤伤口、产道侵入机体而发病。
猩红热潜伏期平均2~3天,起病急,从发热到出疹时间约数小时到24小时。高热(39℃以上),幼儿会有惊厥,年长儿会有寒战、头疼、呕吐、咽疼、腹疼等全身不适的中毒症状。咽部、扁桃体及软颚充血水肿,其上并有脓性分泌物,初期舌面覆盖白苔,舌乳头红肿突出,过3~4天舌苔脱落,露出充血的舌面及肿胀的舌乳头,因为样子像一种杨莓水果,所以称为“杨莓舌”。
7、什么是猩红热?
中西医超级宝典儿科学21猩红热: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特点,西医中医治疗方法。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猩红热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的地方,其传染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病情轻重不等,潜伏期17天,大多数24天,起病急骤,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较重者可有头痛,呕吐,其后有舌乳突肿胀,先是白色舌,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大约在发病后24小时有皮疹出现,全身均可是红色栗粒样皮疹,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在皮肤皱折部位皮疹密集呈线状,口唇周围不出皮疹而显苍白,形成一个围绕口周的苍白圈,一般2天达高峰,发后慢慢消退,24天退净,体温逐渐下降,疹退后7天左右开始脱皮屑,轻者呈糠屑样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
8、猩红热的病理是什么
猩红热是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是传染病,常发生于温带地区,其次为亚热带,而热带地区则不常见。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以往猩红热是十分严重且会致命的疾病,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通过飞沫传染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发病,A群链球菌又可因培养基中菌落周围引起溶血的变化与否,分为a溶血、b溶血及g溶血3种,造成猩红热的A群链球菌可引起b溶血,而细胞表面的蛋白,决定细菌致病的能力,A群链球菌表面若有M蛋白,对人类才会有毒性,因为M蛋白保护细菌的细胞壁不被破坏,当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抗M蛋白的抗体时,A群链球菌对人类的伤害就会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