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棍是什么(“飞棍”的真相,也许会让你不太满意!)
飞棍是啥(“飞棍”的真相,或许会让你不太满意!)
不明飞行物“飞棍”究竟是什么物品?
传说中飞棍以前闹的议论纷纷,“走近科学”频道和《飞碟探索》杂志都有跟踪报导,自然大家也知道,上“走近科学”栏目的“揭密”,基本就废了,这都快成一个梗了!自然走近科学的观点或是靠谱的,只是这个频道实在有些小题大作!
各式各样的飞棍!依据镜头采样率及其轨迹以及焦点间距估算速率得话,大部分飞棍车速超出200KM,小部分将超出300KM,乃至超音速!自然这般快速度但又悄无声息,这实在有些怪异!但是初期摄像头并无声音收集作用,因而这声贝多少真就无法掌握!但很多监管摄像头都在民宅或是工厂,这般速率呼啸而来,即便想不听见都有些艰难!那样实际上果真如此吗?
其实“走近科学”频道早已提出了比较靠谱的回答,而剖析过程都是合乎情理的,初期摄像头帧数非常低,CCD曝出需要一些时长,还在护眼模式下,所以在每一帧曝光时间里,例如晚间低照度10-20帧每秒,那样每帧花费的时间是1/6-1/10S,这个时候针对运动的物件可以飞出一段距离,对比根据镜头投射在CCD里的目标物还会挪动,造成的结果就是吊线,简单说就象大家手执单反将快门调整至1/16或是1/8时很难拍清晰照片是一样道理!
此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必须了解一下是指,因为大部分监管摄像头广角,所以在很大范围内,摄像头对距离物体的显像都很清晰,这将导致一个结论,一个在空中飞行目标我们很难依据四周的景色推断出它精确间距,例如在摄像头3M左右地区和10M的区域掠过,二者吊线的水平是不一样的,但3M处会严重,只是我们却难以分辨这一间距差!
上边两图是拍摄于安徽岳西的“飞棍”,当然这是在肉眼可见的前提下调节快门拍照出的,在人眼中并没这种轨迹,由于人眼的“帧数”极高,清晰可辨在飞的是什么虫类,但摄像头和调整了快门的单反CCD中就成了以上照片里的样子!我们还是直接来揭开谜底吧,看看是哪种虫类:
一种轨迹非常大,初期飞棍的照片大多是这种比较大型绿尾大蚕蛾造就的!
还有一种是轨迹非常小,一样能导致飞棍效果会飞的蚂蚁造成的!
当然这只是在安徽岳西拍照照片里的“主角”,而世界各地飞棍都有各自本地虫类的特点,并不一定特制哪一种,但无非夜间活动的虫类范围!所以这是一个有头无尾的结局,或许结果会让各位不太满意,但实际上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