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悬棺(武夷山神奇天车架)
武夷山悬棺(武夷山奇妙天车架)
在我国,古村古城算得上是随处可见,大家熟知的有周庄、乌镇、西塘、束河、西梯宏村等。但是我今天要说的这一古村,是一处肯定会让你惊讶的景观,这便福建武夷山的古崖居遗迹,它有一个专业名称“天车架”。在武夷山巍峨挺拔的巨大岩层山体群中,在一座峭壁悬崖上,崖体顶层布满了各式的洞穴,在各种洞穴内建了木结构的生活住宅,这便是武夷山有名的古崖居。为何有人把家安在这儿,又是什么时候建的?下面我就带大家走入武夷山,一探这神秘村庄。
拍摄于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我国的名山之一,是世界当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位于福建与江西交汇处。据统计,武夷山脉是经过亿万年的板块运动所产生的独特丹霞地貌,其将近550千米,而我们常说的福建武夷山仅仅其中景色更为俊俏的部分。
武夷山除开壮美的景色,也有一样东西尤其知名,那便是武夷山独有的岩茶。其中最负盛名的武夷山大红袍被称作“茶中之王”。在武夷山有一个大红袍景区,因其中有几株大红袍母树而名扬四海,每天有众多游人慕名来此,一睹其真容。实际上,大红袍母树看起来便是几株长在崖体里的略微大了些的茶树,并没十分独特之处,自然其存在的价值远大于树自身。
但是大部分游人来到大红袍母树景点,拍几张到此一游照就返回了。殊不知,在这片雄壮的山岩当中,还藏着一处神秘景点。从大红袍景区一路往里走,两边是耸立的山崖及其崖下郁郁葱葱的茶树。在贴近水帘洞景区的小路上,你会在路边发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武夷古崖居遗构”几个字。
这时你抬头仰望,会发现在眼前那耸立的山崖上密密麻麻的有很多悬空建筑,有点类似于武夷山的山崖悬棺,而这些就是神秘天架车。据统计,这地方名叫丹霞嶂。这座崖体海拔450多米,如刀割一般,挺直而下,人站在下面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要是在冷兵器时代,这里是极佳的埋伏地,只需敌方从崖底过,必可全击溃。在崖体上边宛如被红霞染过的赤壁,因此称作“丹霞嶂”。
为何有人在这种山崖上建造房屋,难道真是为了设埋伏而留下的建筑?因此我都专程去了解了一下,在本地流传着多种观点,听说最早有人处于这种洞穴要在宋朝。但是结合当地史料的记载,在清末,太平军进到武夷山地段,当地一些大财主为了逃避他的抢掠,因此举家迁徙到了崖洞内定居。
听说当时武夷山的朱、万、潘、邱等几大家族,派人探察后,才选址丹霞嶂距地百米的洞穴做为庇护所。据专家考察,这种洞穴的洞边窄小,洞内面积却非常的大,可同时容下三百多人定居。并且百米强的悬崖,在当时条件下,肯定是最佳的天然避难所。
这一地理处理是极佳的,但当时的人群又是怎么将生活用品和食物运往这百米强的崖洞里的呢?第一个进到洞穴得人是以峰顶用绳子下放到洞内,之后在洞内建起了一些木结构设备。我们从现存的一些木结构房屋能够看见,这种用整根木材构建的木构架,一半嵌于崖体内,一半则悬在空中,这类用古方榫卯连接的木结构,便是“天车架”。实际上天车架的原理与现代的吊机是一样,它能够运物还可以运人,可以说是最早人力电梯。
为了躲避太平军,这一大财主把所有财产全运至洞内,还贮存了大批食材和水。当太平军进攻到这时,应对洞内的富人,都是用尽了各种办法。起先用火铳,但由于洞边过小,还有厚实的防御进攻,难以大有作为。之后又用困兽法,断其食材跟水。但是还没等洞内人断食,下边的太平军早已熬不住了,因此就放弃了进攻这儿,洞内每个人和物都安然无事。
如今,历经百年风吹日晒,这些天车架仍然坚固,通过洞边还能清楚可见洞内建筑,木制框架、悬楼吊脚,或临崖、或藏于,宛如燕巢附崖,展现了武夷山匠人的智慧与胆略,也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奇特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