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外敷不热为什么
白芥子外敷不热为什么?白芥子敷灸的概述有关白芥子敷灸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备急肘后备急方》:治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白芥子有什么功效?至清代进一步从单味转为复方白芥子敷灸。白芥子外敷白芥子为温里化痰药,其性走散,可开宣肺气,透达经络,尤善去寒痰及皮里膜外之痰。
1、白芥子怎么使用在皮肤上几分钟就起泡,在用什么要才能快速消泡
前几天我敷白芥子也起泡了,我买了消炎药吃,然后用狗油、冰片(碾粉)、新鲜的薄荷(碾碎),放在一起涂在患处,干了就涂。患处必须用碘酒消毒后再涂药。在皮肤上放一层生姜片,然后再放白芥子就不会起泡了。已经起来水泡需要到医院处理,等待水泡痊愈后再用白芥子。
2、白芥子有什么功效?
1、消肿止痛:白芥子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当我们患有一些风湿疾病导致自己关节肿痛的时候,就可以用白芥子来进行治疗。这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外敷来消肿止痛。我们可以把白芥子研磨成粉状,加入一点开水和醋,搅拌成糊状,敷在我们肿痛的地方来进行治疗。一般敷三小时之后再取下来,一般三天敷一次,效果非常好。2、止咳化痰:白芥子还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当我们咳嗽痰多的时候,就可以用白芥子、紫苏、萝卜籽一起研磨成细末,然后用纱布包裹起来加入一些清水来煮。每天喝两次这个汤水,对于止咳化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每次服用的时候不可以超过三钱哦。3、治疗耳聋、眉毛不生:白芥子还具有治疗耳聋、眉毛不生的功效。患者可以先把白芥子捣碎,然后用人的乳汁搅拌均匀之后塞到耳朵里面。这样就可以起到治疗耳聋的效果。
3、白芥子外敷不热为什么?
白芥子外敷不热是操作有问题的,正常的白芥子外敷一般都可以发热的,时间久了还甚至会起泡,要用白芥子研碎,水调或用醋拌,然后外敷穴位或患处,切记要用生的,不要用炒熟的,也可以加一些温水试试看,或者加一些蛋清试试。白芥子,别名辣菜子,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4、白芥子敷灸的注意事项
1.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2.在临床上,结合个人体质异同,若贴处皮肤痒,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药量相应减少、时间缩短。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5、白芥子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中药名·白芥子4.1白芥子的别名4.2白芥子的处方用名4.3白芥子的来源4.4白芥子的原植物形态4.5白芥子的产地4.6白芥子的采集与初加工4.7白芥子生药性状4.8白芥子的炮制4.8.1白芥子的炮制方法4.8.1.1芥子4.8.1.2炒芥子4.8.2成品性状4.8.3炮制作用4.8.4炮制研究4.8.5贮存方法4.9白芥子的性味归经4.10芥子的功效与主治4.11白芥子的化学成分4.12白芥子的药理作用4.13芥子药典标准4.13.1品名4.13.2来源4.13.3性状4.13.3.1白芥子4.13.3.2黄芥子4.13.4鉴别4.13.5检查4.13.5.1水分4.13.5.2总灰分4.13.6浸出物4.13.7含量测定4.1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4.1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4.1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13.7.4测定法4.13.8芥子饮片4.13.8.1炮制4.13.8.1.1芥子4.13.8.1.2炒芥子4.13.8.2性味与归。
6、白芥子敷灸的概述
有关白芥子敷灸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备急肘后备急方》:治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本草纲目》认为白芥子具有“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的作用,并载有“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疮疹不入目”:“涂顶囟,止衄血”等方。至清代进一步从单味转为复方白芥子敷灸。如《张氏医通》创“白芥子散”。《卫生鸿宝》载:“治冷哮法: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一两,甘遂、细辛各五钱,共为末,入麝香五分,匀,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疼痛,切勿便去,候二炷香足方去之。
7、白芥子外敷
白芥子为温里化痰药,其性走散,可开宣肺气,透达经络,尤善去寒痰及皮里膜外之痰。适于寒痰喘咳,胸胁满痛,痰注关节、肌肤所致关节疼痛、肢体不利等。亦可散结消肿,用于阴疽流注、痰核等。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经以及胃经。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难咯、胸满胁痛等。还可以治疗痰湿流注导致的阴疽肿毒、痰湿阻滞经络导致的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治疗关节肿痛可以用白芥子单独研末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