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禅到深禅需多久
需要多久可以入定?需要多久可以入定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南怀瑾初禅到初果罗汉需多久的经书南怀瑾的书我没看过,但就初禅和初果说一下初禅是禅定的阶段,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禅定力依次加深。
1、怎么样修行才可以达到初禅
南师:【大小乘的法门不离十念法,十念法中的念阿那般那为一切修定法门之共法。而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又名小止观)也是念阿那般娜的一种。同时也是修证菩提道果之简要法门。六妙法门包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就末学所知:止观最为系统就是天台的四部止观。特别是《释禅波罗密》和《摩诃止观》必看。必看。如果业障重。那么就要《童蒙止观》来作前方便。
2、打坐练习多长时间
禅定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坐着闭着眼,然后按照师傅传授的方法盲目地做那么简单。在此笔者愿意把多年研修禅定的见解和经验,用最简明的词句,与各位同修一起分享。一般人看来,禅定的方法很多,有采用守窍的方法,比如说守下丹田,头顶泥丸穴,也有守眉心,亦有专注于呼吸上,或是呼吸数目,也有呼吸和守窍结合,总之就看你跟那个师傅学习,方法就有不同。
密宗的禅定更是复杂,要看修持什么法而结什么手印。语言方面,要把真言诵出,或在心中默念,然后观想本尊现前,亦要观想本尊如何契入心轮,心中的咒轮上又有什么咒文,把心影变化得多姿多彩!禅定也不一定要坐着进行,比如小乘佛法的行禅之法,就是在步行中入定,除了步行之外,排除其他思想,让步行成为定境。
3、佛教修行多久能得神通?应该如何修行?
1.看大成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
修行成效(比如掌握神通)是不能用时间来定义,人心万象,要万象归一必须持之以恒。有些人天生就是万象归一,有少许神通。比如我家舅母和他女儿就是天生的天眼神通。有些老僧到了归天之后才死后化舍利(舍利就是成道后佛身的残留物,目前用科技解析不了)这些老僧也没能见其他五通显现。更有些人因为生活规条的约束,在他这辈子因为勇气不够因此不但修不得神通,更要堕入地狱。
4、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般若法门,耳根圆通法这四者...
这是天台宗判教的方法,也是大小乘的差别。阿弥陀佛。几禅和几果没有关系的。宣化上人:四禅的境界参禅的过程好像读书一样,由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进研究所,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参禅这个法门,亦复如是,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四禅的境界。简略述之如下: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的关系,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此非凡夫所得的快乐,而是在自性功夫里边。
这时,心清如水,明如镜,照了自性的本体,而知道自己在打坐。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出生一种无比的快乐,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种快乐,不知道饥饿,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饮,没有关系,但是不可执着。如一执着,前功尽弃,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谨慎。二禅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出定时,又恢复正常。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二禅之欢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觉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乐。
5、如何修习禅定?如何入定?需要多久可以入定?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1、业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出现物品、山川、楼阁、人物,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
2、业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业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3、取相阶段:继续专注业处。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nimitta)。
6、如何修习禅定?如何入定?需要多久可以入定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1、业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出现物品、山川、楼阁、人物,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
2、业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业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3、取相阶段:继续专注业处。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nimitta)。
7、南怀瑾初禅到初果罗汉需多久的经书
南怀瑾的书我没看过,但就初禅和初果说一下初禅是禅定的阶段,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禅定力依次加深。此为佛教和外道共通的境界,也就是说只要坐禅的定,谁都可以获得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初果为声闻四果(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之一,初果称为须陀洹,意思是出入圣道之流,断除了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要有初果,或者说要证阿罗汉果,底线就是要断我见,断我见才是佛教中不同于外道的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