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化干戈为玉帛的六尺巷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栏目:生活百科日期:2023-09-15浏览:0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化为和平。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时带的礼物。化干戈为玉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想见,而以兴戎。”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化干戈为玉帛的六尺巷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的相关文章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谚语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解释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

解释一下什么叫赋比兴 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

两则关于魏晋名士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名人趣事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

杜姓的来源 杜姓的由来

  以国名为姓起源、以先祖名为姓起源、以官职为姓起源、出自杜康、出自姜姓、源出祁姓、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1、以国名为姓起源: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是神农氏中一支氏...

关于事理类的谚语 关于说理的名言警句

  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闲时勿烧香,临事包佛脚。  3、有理不在声高。  4、打铁需要自身硬。  5、磨刀不误砍柴工。  6、众人添柴火焰高。  7、...

七步洗手口诀是什么 七步洗手口诀内容

  七步洗手口诀: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十指交叉摩,手握关节搓,拇指围轴转,指尖掌心揉,手腕别放过。七步洗手法的七字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分别对应洗手掌、洗背侧指缝、洗掌...

刘姥姥的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见...

两小儿辩日是通过什么的寓言故事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简

  《两小儿辩日》是通过两个小孩子辩论有关于太阳而引发的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

江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 江南出自哪个朝代

  《江南》的作者在历史上并无记载,但这首诗取自《乐府诗集》,作者朝代是汉朝。《江南》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采莲歌。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一首...

多肉灯泡怎么养才长得好 养殖多肉灯泡的步骤

  1、多肉灯泡种植后,可以给植株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让多肉灯泡快速适应环境,对它后期的生长有帮助,等植株完全适应后,需要每隔5-7天给多肉灯泡浇水一次,维持植株的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