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减(很多健脾益气方由此加减而来,主治气虚、脾虚)
四君子汤加减(许多健脾益气方从而加减而成,主冶气虚、脾虚)
前边大家说了清热解毒方,说了开窍醒神的方,今天开始我们来讲一讲健脾胃的药方。
今天要讲述了四君子汤,看名字得到这里面有四味药。常说花中四君子,今天药中四君子。
四君子汤源于《鸡峰普济方》,由山参,白术,茯苓,甘草构成。
方中的山参如今一般用党参取代,确实气虚比较强大才用山参。
山参甘温养血,健脾开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滲湿;茯苓和白术共用,健脾祛湿之功更明显;炙甘草甘温,养血与立,调和诸药。
四味药组合起来便是养血健脾化湿,重在益气健脾,利湿幅度很弱的。
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体现为脸色萎白,语音低下,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孱弱。
肠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则气血生化不够,故脸色萎白,语音低下,气短乏力。
脾主肌肉四肢,肠胃既虚,有违濡养,故四肢乏力。
脾失健运,胃纳萎靡,湿由内部,故饮食降低,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脉孱弱,均是中焦脾胃气虚之象。
这一方用到十分普遍的,是胃气虚证的常见方,补气剂的基本方,许多的健脾益气的药方都在这一方的前提下发挥而成的。应用时抓住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孱弱。
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
心烦失眠者,加枣仁以宁心安神。
兼肾阳虚者,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介绍几个四君子汤的变方。
一个就是异功散,便是四君子汤加上陈皮,陈皮是行气的,这个就使四君子补的气有活动,不会补了气,气又堵在那儿。
另一个就是六君子汤,看名字便是了解加了两味药,一个半夏,一个陈皮,半夏是降逆化痰祛湿的,陈皮是行气的,那样加上了以后,增强了祛湿行气的功效。适宜湿气比较重一点的。
而香砂六君子汤要在六君子汤的前提下加上了木香,砂仁。木香是行气醒脾的,砂仁是调中行气,温脾止泻的,因此加了两味偏温的药,适宜脾虚有点寒,发生腹疼、肚胀,泄泻一类的。
老规矩,文尾送上边歌一首。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化痰滋补气虚佴。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假如身边有脾胃气虚的能把文中转至他,欢迎关注,每日一起打卡学习。